吴韦朋QQ/微信:2875750253

吴韦朋:从“求爆款”到“微变现”,一种更轻松的内容创造思维

微变现 吴韦朋 6℃

写东西或拍视频,要是戳不中大家心里真正关心的需求点,做再多也白搭。

 

甭管写文章还是拍视频,都得从大家实际的需求出发,这是做出爆款最根本的一条。

 

但为啥你就是写不好、拍不好呢?

 

其实不是你没找对需求,而是现在牛人太多了,好内容一抓一大把,你就被比下去了。

 

你可以把公众号、抖音这些平台,想象成一个街上发传单的。

 

你写的东西、拍的东西,就是传单上的内容。要是平台觉得你的东西平平无奇,它就不愿意帮你发出去。

 

就算你自己觉得写得够好了,但真正决定发不发传单的,是平台,不是你。它觉得你不够好,就不会给你流量。

 

所以,光满足用户需求还不够,你得戳中那个能引爆他们情绪的点。

 

这就难了。就像一群创作者都在按用户需求做内容,结果十个人里只有一两个被平台推荐,剩下的不管怎么折腾,都没啥人看。

 

关键就在于,你不仅要满足需求,还得点燃情绪,不然你的作品很难出彩。

 

什么会这样?

 

第一,现在不管是公众号还是抖音,用户都超过十亿了,该上网的人都上网了,红利没了。

创作者却越来越多,粥少僧多,平台给你的流量就变少了,要求也更高了。

 

以前流量多的时候,随便写点啥拍点啥,平台都猛推。现在呢?你不仅要切中需求,还得点燃情绪。

 

这是双重要求,不是单一动作。既要解决问题,也要提供情绪价值。

 

第二,平台的推荐算法就像个派单员。你内容过不了他那一关,你就只能原地踏步,没流量。

 

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:明明觉得自己写得不错,为什么没流量?

 

那你得问自己两个问题:第一,你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切中了用户需求?第二,它有没有点燃用户的情绪?

 

大多数人能做到第一点,但第二点,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。

 

最后必须说,现在不管是短视频还是公众号,都更看重情绪需求

 

所谓情绪需求,就是能引爆讨论、掀起波澜的内容。

 

像我搞的微变现系统,主打“11,对很多人来说,这就是从只盯着结果切换到搭建系统的思维转变,这个需求其实非常大。

 

我自己最近写微变现系统相关内容,就明显感觉到流量低到冰点。

 

首先,微变现这词网上几乎没人搜,我做了这么多年SEO,很清楚关键词有多重要——但这词目前搜索量基本是零!

 

不过反过来看,正因为没人做,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,有点像开山鼻祖。虽然成败难料,但从我开始做的那一刻,这件事就已经成了。

 

现在真是冰火两重天:我要从零开始把微变现系统这个概念做热,需要长期积累,任务重、琐碎事多,这感觉我已经体会到了。

 

那我为什么还说微变现系统,特别是“11,市场需求很大呢?

 

第一,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的区别。

 

比如你定个目标:年赚1亿。这是目标导向,但压力山大,99.99%的人根本做不到。

 

但如果你说:每天挣1块钱。这是过程导向,门槛低到不可能失败,99.99%的人都能做到。

 

最大区别就是:一个难如登天,一个随手可实现。

 

过程导向的好处,是用最低门槛培养一个微习惯:11元。

 

在这个基础上,你很可能每天超额完成,从1块到2块、3……没有上限。

 

最妙的是,门槛低到你的执行力几乎100%

 

然后借助微习惯把它变成潜意识,循序渐进,享受过程,结果反而成了副产品。

 

第二,结果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区别。

 

比如你满脑子想着赚1个亿,想到头秃也做不到,焦虑得天天失眠,这就是结果思维带来的痛苦。

 

系统思维完全不同:你启动微变现系统,每天挣到1块钱,就获得一次正向反馈,一年就是365次正反馈。

 

事实上,你几乎每天都会超额完成,可能是2块、3……

 

对系统思维来说,所有结果都是系统不断优化后,自然产生的副产品——哪怕是一个亿。

 

上面这两点,过程导向+系统思维,对很多在财富上、精神上感到匮乏的人来说,简直是一次救赎。

 

所以它的市场和需求无疑是广阔的。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建立微变现系统,并以“11为切入点,来分享这些理念和实践。

 

我是吴韦朋,微变现理念提出者与第一实践者。成功的思路公之于众,而所有底层逻辑与完整蓝图,只私下记录。长按以下二维码3秒,添加时请备注:微变现。窥见真正的微变现系统。

 

转载请注明:吴韦朋丨专注微变现_网络营销策划_seo优化_个人IP打造 » 吴韦朋:从“求爆款”到“微变现”,一种更轻松的内容创造思维

喜欢 (0)or分享 (0)